2012-2018年中國通用航2012-2018年中國通用航空器產品與市場研究
始于10年前的通用航空熱,最先引發的就是賣飛機熱。2010年至今,民航適航注冊的通用航空器由1037架增長到3380架,翻了3倍還多。在總體形勢喜人的背景下,細分市場上則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本文使用2012年——2018年民航適航注冊數據,結合民航通用航空管理系統運行相關數據,分析7年來我國通用航空器市場的變化趨勢,梳理細分市場的發展特點,聚焦明星機型的成功原因,總結現階段我國通用航空市場的需求,以供通用航空器制造和銷售企業參考。
- 整體與細分市場概況
如圖1所示,自2010年國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啟動以來,通用航空器是最先火熱的領域。10年來,通用航空器注冊總量持續增長,年度凈增量也持續上升達到2018年的396架,年增速則在13%——20%之間波動,10年平均增速達到14.12%。
圖1 我國歷年通用航空器交付情況
圖2 我國通用航空器交付量世界占比
從全球范圍看,年度通用航空器交付總量基本穩定在3500架左右。但從地理分布上,由于歐美發達國家通用航空業日益成熟,亞太特別是中國成為世界主要的通用航空交付增長極。如圖2所示,通過近10年的發展,中國市場逐步從僅占全球交付市場的1%增長到11.5%,成為了最為重要的新興市場。
表1 我國通用航空器市場結構變化
在市場結構上,如表1所示,7年來我國通用航空器機型構成有了比較明顯的變化,活塞飛機略有下降但仍占比最高,渦槳飛機與渦扇公務機穩中有降,旋翼機和其他類增幅明顯。
航空器市場結構與我國通用航空市場需求息息相關。2012年我國的通用航空以專業工農作業和飛行培訓為主,決定了全國通用航空器中一半是活塞飛機。同時由于公務航空需求穩定、用戶支付能力強、行業價值高,較早形成了可持續循環的細分市場業務模式,因此擁有一支較為穩定的公務機機隊。
近年來,盡管專業作業和飛行培訓仍是我國通用航空的重要運行種類,但由于空域管制嚴格、跑道通用機場較少等客觀限制,直升機發揮其機動靈活的特點,成為了增長最快的領域,由300架增長到近1200架,翻了近4倍,市場占比也從1/5增至1/4。
其他類航空器主要包括飛艇、氣球和自制類、實驗類、初級類航空器,隨著航空體育運動的快速發展,以及規章逐步允許熱氣球等航空器開展部分種類的商業運行,這類航空器迎來了快速增長,從40架增加到250多架,增長了6倍多。
總體上看,隨著我國通用航空熱起來,航空器市場呈現持續穩定的增長態勢,但結構上并不均衡,適應我國通用航空市場需求和運行特點的細分市場得到了快速增長,而應用受限或不適應政策潮流的細分市場顯著落后于平均增速。下文將繼續分析各細分市場及其中明星產品的形成原因。
- 細分市場的交付明星是怎樣煉成的
無論國內外,活塞飛機都是通用航空器中占比最高的細分市場。在通用航空發達國家,活塞飛機主要用于私人飛行。由于我國尚未建立起支撐私人飛行發展的政策資源體系,活塞飛機在我國主要用于飛行培訓,由此決定了我國活塞市場上的主力機型集中在賽斯納172系列、鉆石DA40系列和西銳SR20系列。
表2 主要活塞機型近年保有量
如表2所示,3型飛機中,賽斯納172系列由于進入中國市場較早,在該細分市場上一直處于領先地位。但隨著鉆石DA40系列在國延伸生產及由此帶來的客戶服務能力提升,DA40機型形成了明顯的追趕趨勢,到2017年注冊保有量已于172系列基本持平。西銳SR20系列在中航工業收購后才開始大規模進入我國市場,由于該機價格明顯高于另外2個競爭對手,因此主要交付對象為中航工業旗下單位及外部合作單位,市場占有率偏低。
年度交付量上,賽斯納172系列以大型航校批量化訂單為主,因此年交付量存在一定波動;鉆石DA40則兼顧航校與新晉企業,年交付量穩定在20架左右,但由于2018年鉆石飛機公司被國內某企業收購后開展內部整合,導致當年暫停新機交付。在國際市場上,派珀PA-28也是一款重要的初教機,但由于進入中國市場較晚,在近2年剛有起色。
活塞市場上存量較大還包括運5系列、小鷹500系列,其中運5系列由于歷史原因保留了較大的機隊規模,但近年來受市場影響新增交付量有限;小鷹500系列同樣以中航工業內部及關聯用戶為主,隨著中航工業近年與各地的廣泛合作,帶來了較為穩定的交付量。
此外,活塞市場上另一款表現搶眼的機型是山河SA60系列,由于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設計改裝能力,可根據客戶需求和應用場景對機型進行靈活改裝改型,加之價格相對競爭對手存在優勢,帶來了該機型良好的市場表現。
表3 主要渦槳機型近年保有量
在渦槳飛機市場上,保有量較大的機型主要是賽斯納208系列、大棕熊系列和國產的運12系列。其中,Y-12系列由于歷史原因保留了較大的機隊規模,主要用于遙感、物探、人影等工業作業。近年來隨著新型號Y-12F面世,陸續有若干新機交付。賽斯納208在全球市場上是該細分領域的冠軍機型,2012年以來,經歷了國內合資生產交付、水上飛機興起、短途運輸試點等利好,在2013年——2016年曾掀起一輪交付高潮,此后由于水上運行推進緩慢、短途運輸尚處于模式探索等因素,交付趨于平緩。大棕熊系列機型較新、用途廣泛且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在2014年引入國內后獲得了較好的市場表現,目前國內新興的跳傘等應用進一步推高了改型飛機的銷售。
表4 主要渦扇公務機近年保有量
表5 主要直升機近年保有量
在渦扇公務機市場上,在經歷了“十二五”中期的快速發展后,受經濟形勢、政治環境等因素影響,近期公務機利用率出現明顯下降,購機意愿不強,加之部分B注冊公務機外遷,保有量出現下滑。在占比較大的機型上,主要是灣流4、灣流5以及龐巴迪挑戰者系列、達索獵鷹7X系列等,說明由于應用場景限制,國內公務機市場對以大型遠程機型的偏好沒有改變。
直升機是通用航空領域增速最快的細分市場,過去5年平均增速達到25%。其中保有量較大且新增交付較高的機型主要集中在輕型與輕中型市場,服務于飛行培訓、空中游覽、醫療救護及傳統工農作業等。受海上石油等應用市場需求萎縮,中重型及重型直升機表現不佳,近年交付僅為個位數。
具體機型方面,保有和交付最高的是羅賓遜R22和R44系列,其中R44系列保有量已累計超過300架,年均增量達到45架,暢銷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相對較低的價格、廣泛且符合當前國內需求的用途、豐富的專業人員和維修備件等。小松鼠AS350系列是目前我國市場上最為暢銷的輕型渦軸直升機,其保有量十倍于、交付量數倍于競爭機型。小松鼠系列的持續熱銷,主要原因有獨特的高原性能、多元的應用場景和良好的出勤率等。
其他保有量或銷量較高的機型還包括貝爾407系列和萊奧納多AW119系列,二者主要基于其在電力巡線、醫療救護等特定場景下的綜合競爭力。
- 特點、預測與建議
2018年我國通用航空器新交付價值粗略估計為16.7億元人民幣,已經初步形成一個穩定的市場。結合上文的分析,筆者想就市場特點、未來趨勢和項目引進3個方面分享一些思考并提出幾點建議。
盡管市場總量依然有限,但歷經近10年的發展,我國通用航空器交付市場已經形成了一些規律性的特點:一是市場結構日益合理,活塞飛機盡管規模最大但占比降至一半以內,旋翼機占到1/3市場規模,盡管國際國內在變化的原因上不盡相同但呈現出一致的結果。二是各細分領域的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每個細分市場上均形成幾款近乎包攬了年度交付量的機型,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國通用航空市場的成熟度逐年提升,各企業機隊更加專業化,曾經的一家企業10架飛機9種機型的現象越來越少見。三是從目前典型暢銷機型看,煉成明星的因素不盡相同,總結起來,在面向新進企業和培訓類體驗類市場的活塞類飛機和直升機,價格敏感度更高;對于渦槳類飛機和輕中型渦軸直升機市場,用戶更關注產品的綜合性能,包括多用途、出勤率以及全壽命成本等因素;對于渦扇公務機和重型直升機產品,或許品牌和口碑更加重要。
面向未來,2類新興航空器市場值得特別關注:對于物流無人機,綜合各方面信息,隨著基于特定運行風險評估的無人機管理體系建立、物流無人機運行場景固化以及應急策略的完善,無人機物流三級網絡體系中位于末端的多旋翼短途物流無人機發展條件基本具備,有望在2年內開展規?;囘\行并在5年內實現普及應用。而噸位級短途貨運無人機的周期會更長,預計將在10年內實現常態化運行。對于飛行汽車,目前主要市場參與方對于“汽車吊艙+外掛多旋翼”式分體設計的階段性方案已達成共識,但其普及尚等待在大載荷垂直起降、高能量密度電池、無人駕駛與空域智能管理等關鍵技術實現突破,預估至少還需要20年時間。綜上,到本世紀中葉,無人交通系統將會顛覆人類交通與生活方式,而由此帶來的市場需求將非常巨大。
盡管有些老生常談,但筆者注意到持續有地方或企業謀劃引進國外通用航空器生產線。結合筆者近期調研中的一些感受,提出幾條建議:首先航空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在知識密集的研發設計,主要附加值集中在發動機、航電儀表等,整機的總裝、復裝只是一個步驟;其次,西雅圖、圖盧茲、威奇托等城市的發展經驗已經證明,航空制造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路徑,是由主機廠+分包商+供應商+科研機構共同形成的廣域產業集聚,且以主機廠的大規模交付為前提;三是在各細分市場已有成熟寡頭廠商的背景下,面向中國市場特殊需求的產品、面向未來的新技術產品或許能夠另辟蹊徑。
文章來源:《民航管理》